4月25日下午,浙江音乐学院作曲与指挥系副教授高健老师来到通识大讲堂,带来一场题为“人人都可以做指挥”的讲座,近300人聆听。高老师围绕“指挥”这一话题,从多个方面带领同学们感受“指挥”的世界,告诉大家“人人都可以做指挥”。本场讲座全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讲座伊始,主持人李钧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高健老师的成就以及财经类专业要学习音乐的原因。李老师指出,经济学的核心是均衡,学经济学的人学理性的均衡,而在音乐中,我们能感受到感性的均衡。李老师希望大学里不应该只有流行音乐,还应该有古典音乐的一席之地,可以让同学们能够感受其中的魅力。
接着高健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作曲家勋伯格,并推荐了他的作品《升华之夜》。在讲述完经典作品与现代作品指挥的区别之后,高老师还谈到不仅仅是音乐家塑造音乐作品,音乐作品也可以塑造音乐家。高老师鼓励同学们多去欣赏音乐作品,音乐是可以滋养人的。

之后,高老师开始教导大家如何指挥,首先从学打拍子开始。高老师鼓励同学们一起参与互动,从二拍开始,到三拍再到四拍,难度逐级上升。高老师认真教导,同学们也认真学习、互动。在实践过程中,高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音符的相关知识。高老师提到,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流动的建筑。此外,高老师用八句短语总结指挥学:“高了低了,谁高谁低,长了短了,谁长谁短,快了慢了,谁快谁慢,强了弱了,谁强谁弱”。高老师还将音乐的力度和画家的调色板相类比,旨在让同学们更深地理解音乐的力度。

讲座的后半程,高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指挥是干什么的?”其实,指挥无非就是针对各种音乐作品当中不同的节拍,对每一拍的正拍或非正拍上所发生的各种变化进行预示。世上只有两种预示技法,即正拍被预示和非正拍被预示。这些都是高老师30多年指挥学习的总结。


最后,李老师和同学们纷纷向高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高老师也逐个解答疑惑。尼采曾言:“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同学们在高老师的讲解中探索到了音乐的魅力,明白了“人人都可以做指挥”的奥秘,受益匪浅。
文案|徐莉华 朱奕阳
摄影|徐莉华